本發明涉及污水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不斷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也迅猛增加,水體污染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含有多種不同的污染物質,且各類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質和濃度有較大的差別,較難處理。
現今環境壓力日益嚴重、各行業適用排放標準不斷提高,重復用水率要求愈加嚴格。如《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深化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同時規劃也給我國"十二五"時期定下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排放的減排目標和任務一一與2010年相比,化學雷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1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及工業的加速發展,環保問題,特別是城市污水處理已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然而隨著大量的生活與工業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中,給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對漁業用水、生活用水等產生影響。城市污水污染已成為制約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國家對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也愈發嚴格。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排放標準由原來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B標準提升為一級A或者更高標準。為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許多水廠由于設計原因,原有的處理單元已無法滿足現有要求,所以對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傳統技術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不能同時解決原工藝中除磷和除懸浮物這兩大難題,加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能同時解決原工藝中除磷和除懸浮物這兩大難題,能降低加藥成本
一種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污水處理廠原工藝:進水→粗格柵→細格柵→A沉池→生化反應池→B沉池→消毒池→出水為基礎,在原工藝的B沉池與消毒池之間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豎片纖維濾布濾池的組合工藝;
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質檢測器;
在所述第一混合池內投加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與污水攪拌反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投加量為10~18mg/L;
污水在第一混合池的停留時間為3~4min;
污水在第二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為10~13min;
污水在豎片纖維濾布濾池中的停留時間為13~20min;
B沉池出水先經高效沉淀池處理,再經豎片纖維濾布濾池處理,最后經消毒池后,出水TP≤0.4mg/L,SS≤8mg/L,COD≤40mg/L,達到污水處理一級A排放標準;
所述豎片纖維濾布濾池包括纖維濾片、集水干管、移動吸泥系統和排泥槽。
上述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能同時解決原工藝中除磷和除懸浮物這兩大難題,能降低加藥成本。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氯化鐵和氯化亞鐵的重量比例是1:1到1:2。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步驟“在所述第一混合池內投加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與污水攪拌反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投加量為10~18mg/L;”中還投加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混合物藥劑。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混合物的重量比例是1:1到1:3。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豎片纖維濾布濾池設計至少三組并聯的池體,每組池體停留時間2~3min。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池包括第一混合池內腔、第一混合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內腔、第二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沉淀池共用沉淀池中壁,第一混合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一連通管腔與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相連通,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二連通管腔與外部相連通;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一混合池內腔下部,第二排污口位于第二沉淀池內腔下部;所述水質檢測器位于第二沉淀池側壁的頂端。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通管腔和第二連通管腔內部設置閥門。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分別設置第一排污門和第二排污門。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或長方形或圓形或橢圓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參閱圖1,一種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污水處理廠原工藝:進水→粗格柵→細格柵→A沉池→生化反應池→B沉池→消毒池→出水為基礎,在原工藝的B沉池與消毒池之間增加一段高效沉淀池+豎片纖維濾布濾池的組合工藝。
所述高效沉淀池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質檢測器。
具體地,水質檢測器,包括手柄、吸管、電池蓋、連接線和固定架,所述手柄的上側安裝有保護套,且手柄的外表面上鑲嵌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的下側設置有調節按鈕,且顯示屏通過手柄與內置式電池相連接,所述保護套的內側端口鑲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端裝設有橫向導軌,且密封圈通過橫向導軌與檢測裝置相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的下側設置有手柄,且檢測裝置通過手柄與顯示屏相連接,所述橫向導軌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檢測裝置,所述吸管的兩側端口處鑲嵌有緊定架,所述電池蓋的上側設置有手柄,所述內置式電池的外圍包裹有手柄,所述緊定架的底端裝設有轉動活塞,所述轉動活塞的上側設置有吸管,所述連接線的頂端固定連接有轉動活塞,所述固定架的左側安裝有保護套。
該水質檢測器,通過設置吸管和轉動活塞使得污水的采集更加便捷,設置有保護套使得污水在檢測時能夠有效的防止污水對儀器的腐蝕,增加了設備的使用年限,設置顯示屏使得檢測結果能夠實時顯現,讀數更加精確,保證了檢測的準確性。
在所述第一混合池內投加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與污水攪拌反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投加量為10~18mg/L。
污水在第一混合池的停留時間為3~4min。
污水在第二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為10~13min。
污水在豎片纖維濾布濾池中的停留時間為13~20min。
B沉池出水先經高效沉淀池處理,再經豎片纖維濾布濾池處理,最后經消毒池后,出水TP≤0.4mg/L,SS≤8mg/L,COD≤40mg/L,達到污水處理一級A排放標準。
所述豎片纖維濾布濾池包括纖維濾片、集水干管、移動吸泥系統和排泥槽。
上述適合污水廠提標改造的污水處理方法,能同時解決原工藝中除磷和除懸浮物這兩大難題,能降低加藥成本。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氯化鐵和氯化亞鐵的重量比例是1:1到1:2。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步驟“在所述第一混合池內投加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與污水攪拌反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混合物藥劑投加量為10~18mg/L;”中還投加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混合物藥劑。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混合物的重量比例是1:1到1:3。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豎片纖維濾布濾池設計至少三組并聯的池體,每組池體停留時間2~3min。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池包括第一混合池內腔、第一混合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內腔、第二沉淀池側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沉淀池共用沉淀池中壁,第一混合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一連通管腔與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相連通,第二沉淀池內腔的中部通過第二連通管腔與外部相連通;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一混合池內腔下部,第二排污口位于第二沉淀池內腔下部;所述水質檢測器位于第二沉淀池側壁的頂端。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通管腔和第二連通管腔內部設置閥門。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分別設置第一排污門和第二排污門。
在另外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合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或長方形或圓形或橢圓形。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