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已具備解決復雜環境問題的能力,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的發布,中阿雙方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合作迎來重大契機,中阿環保合作將成為‘綠色絲路’的亮點。”
9月11日,在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保護合作論壇(以下簡稱“2015中阿環保合作論壇”)開幕式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趙笠鈞表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環境保護領域開展合作有著高度的契合點,并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趙笠鈞認為,阿盟國家大多石油資源豐富,但水資源短缺,海水淡化需求迫切。同時,由于工業發展支撐力度有限,阿盟國家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未來在發電、供水、污水處理、大氣治理等項目上需求明顯,對國際先進環保技術、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以及外國資本的需求十分強烈。
近年來,中國環保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不僅位居全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而且被國家確定為未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規模上看,中國環保企業的數量從2005年的不足3000家,快速增長到2014年的50,000家以上,年均增速高達38.2%;2014年環保行業營業收入約3.98萬億元,近幾年年均增速均在15%以上。從技術上看,中國爐排爐垃圾焚燒技術、超濾膜水處理技術等位居國際領先地位,在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處置、垃圾焚燒以及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擁有門類齊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
雙方的現實情況表明,中阿環保合作存在共贏的基礎。此前的中阿合作論壇第6屆部長級會議就簽署了一系列文件,雙方將在供水、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提供資金和人力支持;開展海水淡化領域的合作研究。
趙笠鈞進一步從機制建設、項目建設、資金支持三個方面闡述了中阿環保合作的方向。
首先,中阿在環保領域市場機制建設方面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機制建設是中阿合作的重要基礎,中國在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方面的市場化改革,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經驗,這將有助于阿盟國家在發展環保產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此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設施聯通”,在此進程中,高品質的交通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中國環保企業在市政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方面,例如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垃圾處理等領域的投融資和工程建設經驗豐富,在項目的成本控制和運營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比較優勢,并且近年來在行業標準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展,不少行業的標準已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未來,中阿雙方在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有著堅實的合作基礎。
第三,中阿在金融支持方面擁有穩固的政策保障和美好的合作前景。未來,中國將長期致力于與相關國家共同推進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多邊的金融合作,為中阿環保合作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基于上述原因,趙笠鈞堅定地認為,以2015中阿環保合作論壇為起點,以中國對阿拉伯開放的“橋頭堡”寧夏為平臺,共建“綠色絲路”,中阿雙方大有可為。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