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張辰:系統思維詳解城鎮污水“廠網河源”治理技術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2019年至今,國家相繼發布《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當前,水環境中所面臨的問題,早已不僅是污水處理廠等點源排放的問題,而是廠-網-河整個系統的問題。

1601170822252177.png

點擊觀看視頻

9月17日,在2020(第十二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提到,排水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維,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謀劃,并以“城鎮污水‘廠網河源’系統治理技術研究”為題做了主題分享。

image.png

張辰

2019年4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提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盡快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的總體要求。

今年7月31日,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配套建設和改造力度,促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

張辰認為,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件越來越符合技術專家所能表達的意圖,希望業界同仁可以好好去領會學習這些政策文件,并將其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去。

image.png

排水工程的系統構成

張辰介紹,排水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維,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謀劃。同時,他還強調,無論是國家排水工程項目規范還是室外排水標準全文修訂,都把排水工程嚴格區分成了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

污水系統從管道、污水和再生水處理到污泥處理,均要在一個系統思維之上進行治理,否則,即便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做到了滿分,而污水管道和污泥處理做的不及格,那么該污水處理系統也是不及格的。只有污水管道、污水和再生水處理、污泥處理都是90分時,整個系統才是優秀的。

張辰強調,應該按照“廠、網、河、源”一體化提質增效理念,采取源頭、過程、末端相結合的系統治理思路,落實源頭污染控制、管網效能提升、污水處理經濟高效、河湖水體容量恢復等關鍵節點,實現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目標

源頭治理關鍵技術

image.png

小區海綿化改造技術1

張辰介紹,上圖所示的小區于 2008年建成,占地面積9.4公頃,存在居住環境較差、雨污混接等問題。三層樓的污水管排水不暢,自行接入了外面的雨水管道,一半樓層的污水都進入雨水管道,直排河道。如果有疫情,這些污水直接進入雨水管,一下雨就會排污到水體,污水處理廠再怎么消毒也沒有意義。

image.png

小區海綿化改造技術2

對于如何實現小區的海綿化改造,張辰認為,必須要進行雨污分流的改造。對原有錯接雨污水管網分流改造,將陽臺污水改接入污水管,達到污水零排放;通過雨水立管斷接、透水路面等,有效下滲收集雨水;通過雨水花園等綠色設施,實現雨水滯蓄,實現環境景觀效益的提升。

image.png

雨水立管改造技術

張辰認為,源頭問題不解決,末端再怎么治理,都沒有意義。包括分流泵里面加污水泵;包括管道清淤,管道垃圾,河道淤泥,因為這些淤泥沉積在管道中間,一下雨就進入到水體,不下雨就淤積在管道里面。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在管道中間做一些開啟,讓它有一定的水力沖刷,保證把污染物送到污水處理廠,而不是降雨排入水體。

image.png

管道防沉積水力沖刷技術

通過氣封壓力調節實現前后管道水力控制,有效防止管道沉積物直排河道及河水倒灌,結合人工濕地,系統少量混接污水和初期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排河氨氮可削減50%以上,總磷可削減40%以上。

管網提質增效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排水管道普遍存在破損、塌陷、淤堵和倒灌等各類功能性問題和結構性質量問題。張辰認為,管道的溯源診斷,可以很好的進行演繹,偵破許多“案件”。污染物的溯源,可以分析這個污染來自于哪一個工廠。通過一些指標體系,完全可以做到溯源,把管道做的更好。

image.png

排水管網溯源診斷的數值化解析技術

排水管網溯源診斷的數值化解析技術是建立基于水質特征因子和化學質量平衡的分區診斷技術,定量解析各網格區域的不同類型水量(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地下水等),識別高風險區域,實現低成本、精準診斷。

image.png

管網原位修復技術

管網原位修復技術是利用不開挖或少開挖地表的方法進行管道修復或更新,恢復管道原有功能。按修復范圍可分為輔助修復、局部修復和整體修復。

1600924528400672.png

管網智慧管控技術

管網智慧管控技術結合現場條件調研,對管網關健節點、排水接入點、排放口、海綿設施進出口和溢流口、受納水體等進行在線監測,并與降雨信息、污水處理設施納入統一平臺管控。

張辰強調,智慧水務是行業最新的發展方向。要想把管道的數據摸清,必須通過數據平臺去做。過去的數據往往是碎片化的,放在某一個平臺,就沒用了,如何建立一個統一的管控平臺,是行業現在需要做的。

通溝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包括了污泥抽吸技術、污泥沖刷技術以及多級分離技術,不僅吸程高,污泥高速沖刷的壓力也大,同時能夠實現通溝污泥多級有機物、無機物的清洗、分離、壓濾。

1600924577177768.png

排水系統截流-調蓄-處理集成技術

排水系統截流-調蓄-處理集成技術優化了不同排水體制的截流系統規模和截流方式,提出適用于不同排水體制的調蓄規模計算方法,開發無動力集成式新型雨水旋流處理技術。

image.png

京臺高速處初期雨水調蓄處理工程

張辰表示,源頭治理、雨污分流是久久為功才可以做的,雨污混接的地方來不及久久為功的地方,應采取一些雷厲風行的措施,京臺高速處初期雨水調蓄處理工程就是初期雨水調蓄加處理。該項目為國內首個高標準就地處理初期雨水項目,年平均可調蓄總量約300萬立方米,削減污染負荷COD約390.4噸,氨氮約31.72噸,總磷約7.81噸。

污水處理系統關鍵技術

image.png

污水流量分配技術

張辰介紹,雨水處理重要的不只是達標,還有流量分配、均勻分配,使每一個水池能夠發揮它的作用。污水流量分配技術是建立配水井物理模型,提出折線堰堰口高度和角度的最優組合參數,減少水流擠壓、收縮及回流現象,實現低能耗水力精準分流。

污水處理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污泥的處理處置。對于污泥的處理處置張辰提出了幾種技術路線:好氧發酵、污泥(熱水解)+厭氧消化+土地利用、污泥干化+焚燒+灰渣建材利用/填埋技術,對于好氧發酵,既可作為土地利用前處理手段,又可作為降低污泥含水率的預處理手段,然后再結合其他的技術,進行資源化利用。

河湖水環境提升關鍵技術

image.png

蘇四期底泥處置工程

張辰以蘇州河綜合治理四期工程為例,強調底泥一定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能把污染物轉嫁。該工程一共有41.9萬平方米,考慮垃圾去除(按平均值10%計)及生態土管袋工藝減容處理后(15%減容率)土方總量約為32.05萬m3(處置后)。

image.png

底泥處理工藝流程

通過專用管道,借助分離固體與液體的藥劑和管道本身的滲濾功能,底泥中的水分被“逼”走,進入尾水收集處置設施,留下的固化穩定泥土。蘇四期對污染治理的要求更上一層樓:到2020年,蘇州河干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78%;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在治理污染的同時,相比前三期,蘇四期更加強調因地制宜與生態發展的理念。

1600924835539601.png

智慧水務一體化管控構架

張辰還介紹了智慧水務一體化管控技術,該技術以治理效果評估考核標準為抓手,以區域水環境監測大數據為依據,以流域水力水質分析模型為支撐,以全局統籌優化調控策略為手段,構建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和霧運算技術相結合的智慧水務,實現智慧監控、智慧調度、智慧管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生命周期應用。

雨水三段論

張辰表示,雨水三段論就是內澇防治體系,它包括:源頭減排、排水管渠、排澇除險。

源頭減排

image.png

附錄A

源頭減排就是根據凈流總量控制率,凈流污染控制率的指標確定源頭減排的目標,明確相應的降雨量,進行源頭控制。源頭減排設施的設計水量應根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確定,并應明確相應的設計降雨量(可按附錄A進行計算)。同時,根據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所對應的設計降雨量和匯水面積,采用容積法進行計算以確定源頭減排設施的規模。

排水管渠

image.png

上海市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對應的設計降雨強度

排水管渠的設計流量應根據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確定,并應根據匯水地區性質、城鎮類型、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等因素,明確相應的設計降雨強度。張辰強調各地應根據年最大值法確定的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對應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下的小時設計降雨強度。

排澇除險

張辰提到,在調研國外內澇防治構建標準的基礎上,研究了國內道路情況,提出我國的內澇防治設計標準:

image.png

在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下,最大允許退水時間(雨停后的地面積水的最大允許排干時間)應滿足以下要求:

image.png

人口密集、內澇易發、特別重要且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區,最大允許退水時間應采用規定的下限,交通樞紐的最大允許退水時間應為0.5h。

在國家高度強調人民感知和社會滿意度的背景下,防治城市內澇問題,也成為重中之重。張辰介紹,在日本,會設定一個量值,讓百姓有感知,在這個量值內的降雨,城市不應該出現積水。如設定如果每小時50毫米的降雨量下,城市不允許有積水。當然中國因為南北東西地區差異較大,不易統一規定,但我們應該有一個退水時間的標準,從百年一遇到幾十年一遇不等。來源:中國水網

 

關于邀請參加“第六屆長三角排水與污水處理研討會”的通知

各委員和有關單位:

為推動我國排水與污水處理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現污水資源化,優化產業供應鏈,著力推介交流分享長三角地區排水與污水處理經驗成果,在前五屆長三角地區排水交流經驗基礎上,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水污染防治裝備專業委員會聯合亞洲環保媒體平臺、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單位,在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三省一市相關排水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定于20215月14-1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第六屆長三角排水與污水處理研討會” (第一屆至第三屆在昆山市,第四屆在杭州市、第五屆在常州市)。會議將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城市排水管網、污水資源化、污泥處理處置等方面進行探討交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會主題

排水行業高質量發展與裝備同行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水污染防治裝備專業委員會

聯合主辦單位:

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亞洲環保媒體平臺

協辦單位:

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

中節能國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麥斯特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上海市排水行業協會

江蘇省城鎮供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

浙江省城市水業協會污水處理專業委員會

安徽省市政工程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

三、會議時間與地點

時間:20215月14—16

14日報到,15日全天會議,16日參觀考察。

地點: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

地址:合肥市濱湖新區徽州大道5558號,與福州路交匯處。

電話:0551-66868888

合肥火車站—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駕車距離21公里(約34分鐘),打車約44元;

合肥南站—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駕車距離8.7公里(約16分鐘),打車約19元;

合肥西站—安徽世紀金源大飯店:駕車距離16.7公里(約27分鐘),打車約34元。

四、其他事項

大會控制參會人數200人,會議收取會務費800/人,本次會議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380/大床、標間,含早餐)。

請參會代表于20215月11日前將參會回執(附件1)發送電子郵件至53228239@qq.com;本次會議委托杭州敬慈會展服務有限公司開具會務費發票與住宿安排事宜。請參會代表務必遵循合肥市疫情防控有關要求,自覺佩戴口罩,主動出示健康碼。

五、聯系方式

   13681351252

   13811934032

董興震  13801036135

郵箱:53228239@qq.com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水污染防治裝備專業委員會

                                    20214月16

 

上一篇:關于邀請參加“第六屆長三角排水與污水處理研討會”的通知

下一篇:長江環保集團彭丹霖: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