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       密碼:       驗證碼:     看不清?

環保部:三項措施推進中阿環境合作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動態 > 正文

9月11日,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保護合作論壇在寧夏銀川開幕。論壇由環境保護部和寧夏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由中國-東盟環保合作中心、寧夏自治區環保廳、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承辦,是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一項重要活動。論壇主題為“綠色絲路與中阿環境合作伙伴關系”。

環保部總工程師劉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阿拉伯國家位于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區,是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天然伙伴。2015年3月,中國對外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建和實現綠色化的“一帶一路”將為中阿合作提供新的機遇和內容;深化中阿環境合作,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心愿。

劉華強調,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在生態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國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加速了污染治理進程,使環境保護工作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重要變化。

一是全面推進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采取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推進重點行業綜合整治、加強區域聯防聯控等措施應對大氣污染,空氣質量逐步得到改善。2014年,在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中,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1.1%。其中,京津冀地區同比下降12.3%,長三角區域下降10.4%,珠三角區域下降10.6%。《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于2015年4月開始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基本編制完成。

二是大力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把節能減排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2011-2014年,中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1%、9.8%、12.9%和8.6%;煤電機組脫硫設施安裝率達到95%,脫硝設施安裝率達到82%;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由49.8%提高到63.2%,劣Ⅴ類由15.6%下降至9.2%,酸雨面積持續下降。節能減排對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嚴格實施新《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發布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確立了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和保護優先的原則,明確要求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建立跨區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管理等制度,授予環保部門許多新的監管權力,強化了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新修訂的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2015年確定為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年,通過深入宣傳、嚴格執法、嚴肅問責,努力使環境守法成為新常態。

四是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將環境保護作為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推進重點區域戰略和規劃環評,在決策和宏觀層面預防布局性環境風險,守住生態紅線、行業污染排放總量和環保準入“三個底線”。累計發布國家標準1800多項,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執行更加嚴格的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倒逼經濟發展轉型和產業升級。大氣、水、土壤三大行動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環保產業市場需求,綠色金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機制不斷健全,市場和社會力量投入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將形成8-10萬億元的環境保護的市場規模,環保產業逐漸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于中阿環境合作,劉華首先建議,構建更為豐富的環境政策對話與合作體系。積極推動政府間環境對話,共同探討合作優先領域。建立環保合作平臺,開展環境智庫交流,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務實推進中阿環境合作。

其次,進一步加強人員交流與能力建設,積極探索新的合作領域,深化務實合作。中國環境保護部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將共同簽署環境合作諒解備忘錄。未來,雙方將在環境政策對話、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護、環境友好技術與產業、公眾環境意識與環境教育等方面進一步開展深入合作。

第三,積極開展環境技術與產業合作,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環境技術和產業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和支撐。我們應鼓勵雙方企業界參與合作,廣泛開展技術交流,加強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的科技合作和信息分享,不斷提升中國與阿拉伯各國的環境產業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

約旦、蘇丹、巴勒斯坦、埃及、阿聯酋、科摩羅、摩洛哥、阿曼、索馬里、巴林等10個國家的5名環境保護部副部長、3名阿盟國家駐華代表、3名駐華大使等其他相關代表將參加論壇。

上一篇:杭州推出服務企業新措施

下一篇:趙笠鈞:中國環保產業走向“綠色絲路”